中新网呼伦贝尔3月15日电 (记者 张玮)“2020年将林区自然生态系统所形成的‘碳库’‘水库’‘木材储备库’‘生物基因库’等纳入系统保护修复范围。”15日,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党委书记陈佰山如是说。
日前,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召开2020年度工作会议。记者获悉,3年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湿地保护率由2016年的17.07%提升到52.5%,内蒙古大兴安岭正逐步构建“生态数据库”,坚守绿水青山。
内蒙古大兴安岭是中国最大的国有林区,拥有完备的森林、草原、湿地自然生态系统,是构筑中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支撑。
官方资料显示,林区开发建设60多年来,大兴安岭创造了森林资源“生”大于“消”的奇迹。
1998年中国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至今,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面积净增100万公顷,森林蓄积净增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9.25个百分点,生态保护成效巨大。
内蒙古大兴安岭鸟瞰图。 (资料图) 王鹏 摄陈佰山说,接下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将对接国家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承接国土绿化、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天然林资源保护、湿地保护修复等生态工程,让大兴安岭这方“水库”“碳库”“基因库”发挥更大的生态效应。
近日,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公布,他们在野外布设的红外相机拍摄到狼群出没,拍摄到如此规模的狼群尚属首次。
记者从画面中看到6匹身材健硕的狼悠闲地在林区“溜达”。
据管护局官方消息称,经专业人士确认,这群狼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近些年,红外相机多次拍到多只或三两只狼群出现在森林里。
“内蒙古大兴安岭将推进落实林地、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各类保护地等保护制度。”陈佰山说,还将加快推进卫星遥感、互联网、森林眼等新技术的应用,构建“天上看、地面查”的立体管护格局。
陈佰山表示,将内蒙古大兴安岭构建成为国际重要湿地、泰加林基因库、种质资源库,以及天然林修复、科研科考科普、珍稀物种保护的生态样地,建设没有围墙的自然博物馆和森林生态的科普课堂,打造森林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完)
注:本站发布的文章来源于互联网,版权由原创作者所有,如涉及到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协商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