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消费者的出行住宿方式早已不止酒店一种。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数据,2018年有近8000万国人使用共享住宿;小猪市场调研结果显示,一二线城市用户对非标住宿的使用率更高——2018年,过半数的80后及90后用户曾选择过民宿、短租、客栈等特色住宿形式。新兴住宿文化兴起的背后,是一个产业在逐渐崛起。以小猪为例,过去两年内整体业务增长达到9倍;其中,乡村业务和海外业务在2018年更分别实现了5倍和7倍增速。
伴随市场繁荣而来的,还有各地相继发起的监管政策研讨。监管是否会影响市场发展,成为热议焦点。对此陈驰指出,新业态必然需要适配新的管理方法,科学的监管能够明确边界,促进业态高效整合和更快发展。他表示,从现有政策的解读来看,有关部门对新业态依然抱持着包容的态度。成都市近期发布《关于促进民宿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鼓励创新,审慎包容、因地制宜,特色导向、开放合作,成果共享的原则,力求打造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差异化、个性化民宿体验产品”,就受到了业界的一致欢迎。
事实上,非标住宿行业也已经跨出了主动规范的步伐。2018年,小猪、爱彼迎等企业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了共享住宿专业委员会,并在年底发布首个行业自律标准《共享住宿服务规范》。陈驰在采访中介绍,小猪已开启用户黑名单机制,并在国内主要城市与公安部门联合举办房东培训、向房东免费发放安全经营手册。未来,平台还将加强技术研发,用刷脸入住门锁、物联网智能家居等手段提升住宿品质。
“在监管方、平台、经营者的良性互动之下,随着新技术手段的引入,势必会催生符合时代潮流和发展需求的管理方法。走入阳光的中国特色住宿产业,将以比当前更迅猛的势头进行裂变。”陈驰总结道。